登录站点

用户名

密码







facebook下载地址

facebook邀请码(最新免费)

兴趣联盟 - 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

  • 分享

    每念师之深恩,惭愧尤甚,无以为报,徒添伤感

    QQ202009904 2021-07-24 10:29


    每念师之深恩,惭愧尤甚,无以为报,徒添伤感
    宽运法师:永怀恩师永公上人

    将此深心奉尘剎


    是则名为报佛恩




    永怀恩师永公上人




     丙申年三月三十日恩师永公上人舍报圆寂,溘然离世,风雨悲凄;寒暑易逝,至今转瞬己近一载,然师之慈容笑貌,犹历历在目,宛如昨日;师之法语叮咛,仍萦回耳际,令我时刻难忘,深心铭记。




    佛言,“天下之恩,莫过父母”;“父有慈恩,母有悲恩”;“慈父之恩,高如山王;悲母之恩,深似大海”。犹忆八十年代初,余远别东北家乡,辞亲舍爱,南下来港追随恩师修学佛法;蒙师不弃,剃度出家,循循教诲,提携扶勉,养我法身,育我慧命,法乳恩深,崇若高山,深似大海,同于父母。




    佛教以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涂苦”为佛弟子之本份事;“四恩”者,即父母(师长)恩、众生恩、国家恩、三宝恩。古语道:“饮水思源。”唯有知恩、感恩,才能进而报恩;报恩之心不仅是一切善法之基础,更是无尽悲愿之源泉。




    如清.省庵大师《劝发菩提心文》云:“云何念佛重恩?谓我释迦如来,最初发心,为我等故,行菩萨道,经无量劫,备受诸苦。……佛初出世,我尚沉沦,今得人身,佛已灭度。何罪而生末法?何福而预出家?何障而不见金身?……如是思惟,向使不种善根,何以得闻佛法?不闻佛法,焉知常受佛恩,此恩此德,丘山难喻,自非发广大心,行菩萨道,建立佛法,救度众生,纵使粉骨碎身,岂能酬答?”




    又:“云何念师长恩?父母虽能生育我身,若无世间师长,则不知礼义;若无出世师长,则不解佛法。不知礼义,则同于异类;不解佛法,则何异俗人?今我等粗知礼义,略解佛法,袈裟被体,戒品沾身,此之重恩,从师长得。若求小果,仅能自利;今为大乘,普愿利人,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,俱蒙利益。”




    是以三十多年来,余恒时奉持“弘法为家务,利生为事业”之师训,不敢稍有懈怠。惟时在末法,人心不古,众生难度,弘法未竟,道业未成,故每念师之深恩,惭愧尤甚,无以为报,徒添伤感。




    上人慈悲喜舍,菩萨行愿,毕生奉献佛教,其“不为自身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之精神,实为四众弟子们终身学习不尽之榜样。




    师一生平实中见真挚,俭以自奉,厚以待人,言行合一,以法为重,以道为尊,对于名闻利养,从不介怀,故真修实学之士,皆乐于亲近;凡求皈依或投函请教者,师皆慈悲摄受;对于求教之人,无论是达官显宦,或是愚夫愚妇,师皆平等对待,必以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之道理而谆谆启迪,从不谈玄说妙;总是苦口婆心,言语皆流自肺腑,必使人人皆能知而能行,令闻者能当下受益;从而为众生奠下良好之处世根基,进而劝发菩提心,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,了生脱死。是故,数十年来,皈投依止师座下之人,难以数计;而依教奉行,茹素念佛,专修净业之善男信女,更是多不胜算。师以慈悲善巧摄化众生,利益世间,微妙功德,可谓说之不尽。




    上人弘法香江逾半世纪,关怀社会,热心公益,护老慈幼,赈灾扶贫,推广文化,特重教育,缁素景仰,海外闻名。惟创业艰辛,荆棘满途,荜路蓝缕,风霜历尽,终抵于成。师早年受教于倓虚、定西、乐果三位长老座下,备受磨砺,一生深受影响,恒以“教演天台,行归净土”为宗旨,竭尽所能,奉献己力。师曾以《彻悟禅师语录》阐释净土妙义并教示弟子:




    一切法门,以明心为要;一切行门,以净心为要。然则明心之要,无如念佛。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如此,念佛非明心之要乎?复次净心之要,亦无如念佛。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。清珠下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;佛号投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。如此,念佛非净心之要乎?一句佛号,俱摄悟修两门之要;举悟则信在其中,举修则证在其中;信解修证俱摄,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,罄无不尽。然则一句弥陀,非至要之道乎?




    此段法语,可说是净土念佛法门之要义,余亦以此接引初学:




    盖念佛工夫,祇贵真实信心。第一要信:我是未成之佛,弥陀是已成之佛,其体无二。次信娑婆的是苦,安养的可归,炽然欣厌。次信现前一举一动,皆可回向西方。由此,求生净土并非遥不可及之事,而是落实到现前当下一念,乃至举手投足之中,从而成就人间净土、和谐社会之理念。




    正如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”上人曾指出:“作为宗教形态的佛教原本来自世间,因之佛法的光芒是超越人间而又回到人间的。出家人以出世精神,做入世的工作是奉行人间佛教;佛教若停留在山门以内,只管自我修行,就无法成就大事业;唯有将佛法融入世间生活中,佛光才能真正普照世间。”




    又说:“佛教寺院,是人生的加油站,是充实心灵的宝库,是学圣学贤的学校,是上升佛国的移民局,是修福修慧的田园;所以佛教对社会的贡献是伟大而圆满的。”也就是说,佛教是人间的佛教,佛法必须深入世间,才能彰显其真实之意义与大用。




    作为天台宗传人,上人深具慈悲、智慧之本怀,以天台教观、净土持名为弘法、实践宗旨。他曾悲情感慨地说:“虚空有尽,我愿无穷,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,发大心,立大愿,行大行;用般若智慧体悟人生真理,守持利生善愿,启发良知,发挥良能,精进不懈,在生活中修行,让佛法生活化,菩萨人间化,坚定解行并重,如此,人间净土就能实现。”




    什么是“虚空有尽,我愿无穷”?上人的愿心,就是永远要做“西方极乐世界”及“阿弥陀佛”的弘传者——“推销员”,不断地实践“四弘誓愿”: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 佛道无上誓愿成——生生世世,做释迦如来及阿弥陀佛的使者,接引无量无数的众生同行菩提路,同修菩萨行,最后达到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之目的。




    为此,他忘却自我,忘掉岁月,不畏艰辛,不知疲倦,不休不息,为续佛慧命而鞠躬尽瘁;他深具世出世间、悲智圆融之大愿,以无比坚定之大行,精进不懈地践行菩萨道——上人一生慈悲的言行教诲,令弟子们智慧开启,获益无穷,终身受用;他慈悲喜舍之高风亮节,将不断影响着后世的学人。




    《楞严经》云:“将此深心奉尘剎,是则名为报佛恩。”际此上人圆寂周年纪念,宽运忆念师恩,怀念师德,倍觉任重道远,百感交集,悲从中来,然一切言词亦难以表达,惟有无尽的感念与感恩——期以佛心为己心,以师志为己志,尽心尽力继承上人的遗愿,广弘佛法,普度众生!


    图片














    图片


    ▲ 永惺长老圆寂一周年生平大事图片展前,与会嘉宾合影留念。






    图片


    ▲ 宽运法师在永惺长老圆寂一周年活动上致辞




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


    ▲ 宽运法师在永惺长老舍利追思安奉仪式上。

你还不是该群组正式成员,不能参与讨论。 现在就加入